燕平:只为呈现最真实画面
编者:木力 日期:2013/1/22
|

刊发燕平事迹的2013年1月22日《中国摄影报》第二版电子版截图
提起燕平,江西的新闻和摄影界人士无不竖起大拇指。在近20年的新闻摄影生涯中,燕平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出众的新闻敏感,不顾条件艰苦甚至是个人生命安危,冲在新闻事件第一现场,拍摄了大量真实、感人的新闻摄影作品。 在1998年6月的抗洪救灾的报道中,有一天,不会游泳的燕平为第一时间把受灾情况报道出来,毅然和其他6位同事到九江市永修县一个被水淹的村庄采访,需要过一条水流很急的小河。他们好不容易找来的一艘船四处漏水,随时有沉船的危险,他们就一边往外舀水,一边奋力划船,好在最后有惊无险。同年9月20日,在九江执行抗洪救灾任务的南京军区某集团军撤完任务返回驻地。在九江火车西站,数千群众欢送子弟兵。燕平突然发现南京军区驻九江抗洪前线总指挥南京军区副司令员董万瑞中将眼含泪水出现在送行的人群中,挥手惜别部队将士,燕平迅速抓拍下了老将军这个感动无数人的珍贵镜头。 2001年10月的一天,燕平跟随“打拐英雄”施华山去福建省安溪县一个村庄解救被拐妇女。就在他们解救成功准备驶离山村时,村民抄小路赶来,将木棍、竹棒、石块等砸向他们。幸好燕平躲闪及时,否则就会被一块大石头砸中,他的40岁的生日险成忌日。2008年南方遭遇冰雪灾害,燕平坚守在受灾地区进行拍摄报道,同解放军战士一起在雪地和冰滑的山路上爬上爬下,不顾手上的冻疮和划破的伤口,一呆就是十几天。为了拍摄九江开通到湖北黄梅县小池镇的17路跨省公交引发的群众矛盾,燕平冒着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相机被砸的危险,到小池镇港口对该事件进行了真实地报道…… 正因为燕平对新闻摄影的执着精神和过硬的摄影技术本领,他的新闻摄影作品在国内大赛上屡获嘉奖。其中,《将军有泪不轻弹》获1999年第九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夜战武九线》获2006年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他成为江西省第一位两次获此殊荣的摄影记者。他还先后被评为“人民日报华东摄影十佳”、“中国摄影家协会2001年度德艺双馨优秀会员”等荣誉称号,2004年被评为第六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和第三届江西省“十佳记者编辑”等。 如今,燕平虽然已经走上领导岗位,但是他依旧像那些年轻摄影记者一样,端着相机跑现场,顶着风雨做采访,新闻事件不结束不离开现场。“如果离开了第一现场,我们的新闻报道就没有生命力了,我们就苍白了”,他说。他把自己的爱好变成职业,把自己的职业变成爱好,在快乐中工作,在工作中快乐,“这样我们的新闻摄影工作才能够有效,才能够把最真实、最感人的画面呈现给读者。” (中国摄影报记者 张 军)

2013年1月22日,燕平在九江博爱聋校采访。 (郑元辉 摄)
(注:此文刊发于2013年1月22日《中国摄影报》第二版“崇德尚艺摄影人”专栏。该专栏系列报道的对象均为获得过中国摄影家协会“德艺双馨”称号者。燕平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江西省摄影家协会常务理事、江西日报九江分社副社长、九江市摄影家协会顾问。) |
|
|
|
|